為何我在公司裡努力工作,老闆為何還不給我升官加薪?
為何我在公司裡努力工作,老闆為何還不給我升官加薪?
本來在學校、社會一直以來給我們的理念就是努力工作,老闆、上司會看見,薪資就會增加,員工努力工作,公司就得以成長,成為一個良性的循環。
當然有問題要先檢討自己,這也是學校、社會給我們的基本觀念,但這不是我想探討的,我這篇想描述的是一種目前實際存在的台灣中小企業的社會現象,是一種社會結構性的問題。我自己如何解釋這種台灣中小企業這種現象呢?
一、公司領導階層普遍心態趨於保守。
以前曾看過吳念真先生在接受天下雜誌的專訪,裡面有一段話提到,自己的兒子當了 leader,他非常欣慰,如果「只是上班當職員,天天罵老闆,今天罵完明天繼續罵,永遠長不大」,看到這段話,有如醍醐灌頂(啊!吳桑,哩是底ㄟ拱我喔)。但其實反過來說,也有很多老闆也是今天罵完員工,明天繼續罵,永遠找不出新的辦法出領導公司,如果現任老闆的老爸或老哥(兄終弟及的公司)從墳裡跳出來,問現任老闆,未來要如何帶領公司前進,我打賭這樣的老闆,絕對說不出半句話,除了說不出口的話(繼續 A 公司的錢)。
但沒辦法!台灣公司目前的領導階層大都屬於上班族社長和撈本皇親國戚這兩種。
公司裡面最有權決定加薪的人是誰?當然是老闆、社長、董事長。
但是,不是每個「老闆」都是郭董郭台銘,不斷的在追求「企業成長」,即使到了七老八十的年紀,就算有風險也在所不惜。以這次被鴻海金援的夏普企業來說,連日本媒體都報導,是被所謂的「上班族社長」心態給害了。
所謂的上班族社長,就是說雖然職稱為社長,以傳統觀念來說,就是公司的所有人,應該像公司內部的包青天一樣明察秋毫才對,但很可惜,上班族社長不是,實際上也是「領薪水的上班族」,公司的存續對於上班族社長本身對公司並沒有生死與共的感覺。
因為畢竟能在公司做到社長、董事長的職位,若非皇親國戚,依照年資慢慢升,做到社長年齡已經到了五〇~六〇歲,甚至於七〇歲,百分之八〇的人根本就已經到了無所求的境界了,縱使年輕時有雄心壯志,我看到了六〇歲,「早就火花去」,早就熄滅了吧!
剛剛提到皇親國戚,有些中小企業管理人,明明就是公司利害關係人,公司是親族長輩創辦的,幹嘛不對公司內部努力的員工大方點,給多點獎勵,讓公司更好呢?這道理也不難懂,因為公司是父母、兄弟或朋友合夥開的,這樣的皇親國戚,當然也不會明察秋毫地給予努力的員工多點報酬,因為畢竟公司又不是他一個人的。
說到錢,資方們早就已經存夠本,經營公司只是找點事做,幹嘛沒事做黑臉或白臉,徒增人生的風險。至於不夠本錢的「皇親國戚」更不可能給努力的員工加薪,有機會就自己撈一筆更重要。
所以對於上述撈本皇親國戚或是有上班族社長心態的人或公司,都不應抱著會給努力的自己加薪的期望。若說撈本皇親國戚或上班族社長的心態,發展到極致,絕對會把一家公司領導到滅亡,但絕大多數好一點的皇親國戚或上班族社長頂多就是按照公司制度規定,多少年加多少薪水,什麼位置給多少錢,一個蘿蔔一個坑,過了一定時間後,大家就一起加薪,吃大鍋飯。畢竟中小企業的股東分紅,對撈本皇親國戚才是重點,薪水只是裝飾用。
以前曾看過吳念真先生在接受天下雜誌的專訪,裡面有一段話提到,自己的兒子當了 leader,他非常欣慰,如果「只是上班當職員,天天罵老闆,今天罵完明天繼續罵,永遠長不大」,看到這段話,有如醍醐灌頂(啊!吳桑,哩是底ㄟ拱我喔)。但其實反過來說,也有很多老闆也是今天罵完員工,明天繼續罵,永遠找不出新的辦法出領導公司,如果現任老闆的老爸或老哥(兄終弟及的公司)從墳裡跳出來,問現任老闆,未來要如何帶領公司前進,我打賭這樣的老闆,絕對說不出半句話,除了說不出口的話(繼續 A 公司的錢)。
但沒辦法!台灣公司目前的領導階層大都屬於上班族社長和撈本皇親國戚這兩種。
積極向上的領導階層,薪水絕對不會虧待員工,低於社會水平的。
二、中小企業老化。
台灣企業發展至今,很多都是富四、五代,基本上在台灣市場是開門就有生意。誰來我家上班都一樣,至少資方心態是這樣想。所以他幹嘛沒事給妳加薪,讓自己荷包變瘦,至於會讓公司成長的機會、算了吧~等景氣回溫卡實在。
等到賺錢的時候,老闆又想到還有孫子要顧,台灣中小企業老闆大部分都會想到孫子輩,因為兒子顧超過了,所以擔心孫子沒人顧。
資方自己留著大筆的現金,都已可以不愁吃穿數十代了。幹嘛還是不肯給忠心耿耿的員工多點加菜金,原因沒別的,在台灣工廠三〇〇〇〇元請個工人被嫌少,外移到落後國家,最起碼請個一〇個工人。等待機會可以外移,作國際大企業的美夢,是多數老闆的美夢,但這也是所謂國際化的後遺症。
四、壓垮最後一根稻草的22K政策。
最近的例子,例如著名的 22K。其實我寫這個,並沒有指定特定政黨或人士,所以有些政治狂熱分子,請勿與我爭辯,但 22K 的遺毒持續發酵中。以前我出社會時大學畢業新鮮人,起薪都有三〇K 以上,低於這薪水很難請到大學畢業生的。
這政策一推出後,產生的負面效應就是企業主視起薪 22K 為理所當然,甚至於一些本來超過 22K 的就業人員,就很難加薪了,因為新鮮人人也只有 22k,給你三萬元就算是天大的恩惠。
當然對於本來薪水只有一萬八的來說,或許是機會,但對於薪資等級三~四萬的上班族來說,無疑是個惡夢,可悲的是,台灣的上班族有很多的比例都是屬於三~四萬,22k 真的是台灣薪資停滯的一大敗筆政策。
公司領導階層普遍心態趨於保守、產業外移、中小企業老化等三大要素,就是台灣目前大多數中小企業不能加薪的真實理由。這種比例在台灣到底有多少呢,老實說,我不是這方面專家,也沒有統計資料,但以我手機內的客戶資料,不論公司規模;有無上市,近上千家來說可說幾乎是不輕易加薪的。
這樣的不輕易升官加薪的公司特徵如下:
1、公司不會為了新增加客戶而提供相關從業人員獎金。
2、公司高層搞不清客戶從哪來?
3、走底薪制,做多或最少,薪水不會有太大起伏。
4、重視所謂的「管理」,所謂的管理方式就是「吃大鍋飯」。
5、公司薪水不分職種,前線(業務、研發)人員與行政人員薪資水準差不了多少。
6、同事中有很大比例都是會唬爛,越高層越會唬爛,不為什麼,因為老闆們愛聽,至於你的學歷、英文、日語程度有多少,電腦的程度、對內對外的溝通能力、各項實際的工作能力,那都不會讓你加薪的。小學畢業,只要待在公司比你久的倉管,薪資水準也和你大學畢業差不多。
7、事情做得再差的同事,不管前一陣子,是不是因為工作表現不力,被老闆痛罵一頓,只要到了年終、三節、加薪的時間點一到,薪水照樣匯到戶頭,看到這樣,很爽喔!但放心啦,這樣的公司獎金就多個一咪咪,想高興也高興不起來,買支 iPhone 都不夠,這樣公司的老闆不會吃虧的。
8、經過三~五年,同事們職位薪水幾乎都不變,薪資以及升遷有如死水。
9、老闆永遠搞不清楚月領三萬和月領六萬的員工分別,有事直接找三萬做,叫三萬的去教六萬做事。
所以對於未來想要多賺點錢的個人來說,而且不喜歡高風險的年輕人,我會建議下面三點:
一、一開始就找薪水高的工作。
起薪四萬的,絕對會比 22K 的好。千萬別相信甚麼有潛力的工作那種鬼話。起薪低,例如 22K。做到退休,靠加薪,你認為有可能六萬嗎?起薪到退休,我想百分之九九的人年收入都不會超過三倍。對於百分之八〇的年輕人來說,如果未來公務人員年金改革失敗的話,能考上公務人員,或許是最好的選擇,畢竟還有退休金(終生俸)。
所以我建議年輕人應該以上市公司和公務人員為首要工作目標,至於一些比較小一點的公司就把他們當成人生的跳板,不用費太多心力,畢竟那些中小企業的老闆也是把你當成工具人罷了。
二、想辦法在同一家公司待久一點。
靠正職想想多賺點錢,按照年資加薪是目前在台灣中小企業比較保險的方式之一。當然順利一點,待個五到一〇年,等前輩退休,職位升遷領得更多。但若還想要增加個人收入,我會建議把個人工作目標達到以後,去增加其它業外收入,比較有機會。
三、努力工作,不如「努力賺錢」。
這話有點怪,但是句實際的話。如果你每天忙的事情無法讓你的收入增加,你現在的薪水,或者說無法讓你的錢增加,通常會讓你薪水增加,三、五年就會看見改變,如果三、五年仍然無感的話,衷心建議你立刻改變,去努力賺錢,做作能夠增加你收入的事情。畢竟人有幾個三、五年可以用呢?
以上就是我的經驗,你是否對於台灣的中小企業感到失望,但沒辦法這是事實。加薪升官這不如預期的主因,自己當然要檢討,但我想工作環境因素佔大多數,我想這也是台灣目前職場有高達九成的上班族想兼差賺錢主因吧。
留言
張貼留言
感謝各位大大的留言,如果問題不會太過艱深困難的話,我會儘快回覆您訊息, (^.^)/~
ps.可以匿名留言,但垃圾留言太多,所以啟用留言管理。所有留言都必須經過網誌作者核准。